查看原文
其他

赋予孩子权利,给予孩子力量,你能像他一样做到吗?

韩乐 童行书院 2022-06-23


写在前面:


科扎克是一位伟大的人,他有足够的勇气相信儿童和青少年,把事关重大责任的艰巨任务放在他们手里。


——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



 周三

思维 💡

全文共5470字,阅读时间17分钟


🌿🎨🌏


在波兰,科扎克与居里夫人、肖邦齐名。1978年,在科扎克百年诞辰的时候,联合国宣布当年为“国际儿童年”,之后于1989年通过的,超过两百个国家签署的《儿童权利公约》,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


人们把科扎克称为“儿童权利之父”。在他眼里,“没有孩子,只有人”,“孩子不是未来的公民,他们现在就是公民。”


科扎克不仅仅是位儿童教育家,还是儿童医生、儿童文学作家。


科扎克是那种少有的,既有教育理想又有教育天赋的人,还有行动力,放弃如日中天的儿科医生和儿童作家的身份,毅然承办起孤儿院。


孤儿院里有他的教育理想,在他身上充满着对孩子的爱和丰富的想象力、创造力。



多数人是从科扎克的死亡开始了解科扎克的。在二战中,为了陪伴孤儿院的192个孩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科扎克放弃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,与孩子们一起乘上了开往特雷布林卡灭绝营的火车,最终死于毒气室。


(图片来自影片《科扎克》,孩子们手中举的旗子是小国王马特一世的旗帜,出自科扎克的儿童文学作品《小国王》。)


在去往火车的途中,德国人拿着鞭子催人上车,要是一般混乱的人群早已厉声尖叫,但孩子们排成四列,维持着自己最后的尊严,平静地上了车。当科扎克领着孩子们走向火车,所有犹太警察自发地分出一条道路,站在两旁向他立正敬礼。


(1975年,Alexander Ford导演的德语影片《你自由了,科扎克医生》。)


在集中营的园地中,17万个墓碑矗立在大地上,其中一块墓碑上刻着一长串名字:


雅努什·科扎克(亨利·哥德施密特)

孩子们


(波兰首都华沙的科扎克和孩子们雕塑)


人们会将他带孩子赴死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,其实他这一生做了无数个这样的决定,决定做儿科医生;决定放弃行医和写作,开始照顾孤儿院;决定陪着犹太儿童进入犹太区;最后陪着犹太孤儿去特雷布林卡灭绝营。这些决定都源自他的本性,他就是这样的人。


今天,咱们就来看看科扎克是怎样用“给孩子权利”的方式,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。


01

为什么孩子会和我们作对?

孩子的灵魂像我们的一样复杂

没有一个绝对纯洁的孩子


科扎克特别喜欢给孩子上课,只要给孩子上课,他就能忘掉生活中的烦恼。


在上医学院之前,他因为生计,曾给富裕家庭的孩子当过家教。从医学院毕业之后,他在儿童医院工作之余,会去夏令营工作,他非常珍惜这个可以在医院之外与儿童一起生活合作的机会。


当时那个夏令营是给150名穷人家的犹太儿童开办的。科扎克负责其中的30名儿童。他当时带着理想和热情而来。可是这些孩子让他非常苦恼。所有孩子都不听科扎克的话,一点都不守纪律,这让科扎克狼狈不堪。最后,他只好说,要是谁再闹,他就会惩罚谁。


有个男孩偏偏不信这个邪,大着胆子吹了口哨。这一下子点燃了科扎克的怒火。科扎克一把抓住这个男孩的耳朵,打了他一个耳光,还说出了一句让自己非常后悔的话:“露台上的狗没拴链子,要是你再吵,就把你关到露台上。”



这次事件让科扎克的情绪低落到极点,他事后表示:


我有十多年的家教经验——我不是毛头小子,我读了许多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。自认并不是教育领域的新手,但我根本不知道孩子怎么做,这群孩子的心思实在捉摸不透,面对他们我束手无策。


孩子们的反抗,让他看到了愉快假期的阴暗面。


孩子的灵魂就像我们的灵魂一样复杂,充满了类似的矛盾,以及这些矛盾之间永恒又悲剧的冲突。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遇到一个绝对纯洁的孩子。


看着这些孩子,折磨他、挑战他,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。


我在读中学时,我们有个老师,他唯一犯的错误就是他太温和了,无法驾驭整个班级。我惊恐万分地想起,我们当年做了我少恶意的坏事来折磨他。



温和的老师总是被欺负,心软的家长总会被孩子挑起来捏。孩子一次次地试探着大人的底线,直到老师变得严厉,家长变得狂躁。


孩子似乎在和大人在进行着一场较量,一场力量的较量。


02

儿童是一种力量

鼓励这力量和你合作

“孩子,请你帮助我,成为一名好家长”


科扎克在夏令营第一天,打了孩子,又放言要把孩子交给看门狗,这些举动将他置于孩子的对立面。第二天晚上到来之前,有个男孩提醒他,今晚会像昨晚一样混乱。如果他打人,孩子们是不会让他那样做的,他们会抵抗——棍子已经准备好了。


科扎克很快采取了行动,没收了棍子,并将孩子的宿舍照得通明。他用充满威胁的语言,对孩子们发出了预告:明天我会和你们好好谈谈的。


(《布鲁姆卡日记》插图,在这本书里,我们可以看见了波兰第一所孤儿院,我们看见了创办这所孤儿院的科扎克医生,我们看见了科扎克为儿童所做的事情。)


第二天,对话开始,他是这样说的:


“我打了一个男孩,我做错了事。我威胁他要把他丢到露台上让狗去咬他,这是很丑恶的行为。但是,是谁让我做出这两件丑恶的事?是那些故意吵闹、故意让我生气的孩子。也许我惩罚了无辜的人。但是,是谁做错了事?是那些利用黑暗当掩护的孩子。为什么昨天很安静?因为昨天灯火通明。

 

“这是你们的错,你们让我变得不公平。我很惭愧,但你们也该惭愧。我承认了我的错误,现在换你们承认了。

 

“有好孩子和坏孩子,每一个坏孩子都可以改过向善,如果他愿意这么做,我很乐意帮助他。

 

“但是你们也要帮助我,让我可以当一个好老师,而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成为坏老师。当我看到一个孩子的眼睛被打了一拳,另一个孩子头上有纱布,某某先生告你们的状,守卫们生你们的气……我很不高兴。”


(科扎克 《如何爱孩子》P322)


(电影《科扎克》剧照)


这次事件之后,他不但没有失去孩子们的好感,反而和他们建立了互信的友谊。因为在这之后,他为了获得孩子们的信任,更加拼命地努力。但他知道对儿童再也不该抱有天真的幻想。他不像卢梭,他并不美化儿童的形象。


相反,他认为人类本性是黑暗的,但每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道德的火花,可战胜这种黑暗。为了保护这些星星之火,人们应该爱护儿童、培养儿童,让他们坚信真理与正义。


他第一次确信,孩子是一种力量,你可以鼓励这力量和你合作,也可以用轻蔑的态度让它对你失去好感,你必须小心注意这力量。


要想让这种力量与你合作,前提是让孩子们有提出自己要求、表达意见的权利



03

压抑孩子的力量

想让孩子成为一个“方便”的孩子


孩子是一股力量,可是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在压抑孩子的这种力量,只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方便的孩子,方便老师的管理,方便家长的陪伴。


(电影《看上去很美》剧照,上厕所,男生一排女生一排,老师喊一二三,大家一起蹲)


“孩子们有渴望、请求、要求的权利。而教育的目的是:不要吵、不要把鞋子弄坏、听话、服从命令、不要做出评判,要相信所有一切都是为他好。”


再说,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吗?我们想要孩子们诚实有教养,但是世界的模式就是充满谎言;我们告诉孩子说不可以告状,不可以说别人的坏话,但是如果孩子不说出来,咱们大人又怎么能够了解孩子的事情,孩子的痛苦呢?


我们给孩子们规定了很多的不可以。不可以踩草地,小草也会疼。可孩子会反问你,你在吃桔子,桔子不疼吗?你在吃鸡肉,鸡不疼吗?(这是有一次去公园的时候,我娃对我的反问)


我们还会告诉孩子,要好好学习,不能光想着玩。可是孩子喜欢玩,喜欢听故事,很多时候,孩子的玩可以算得上是学习。


我们还会说,不要快乐教育,现在快乐了,将来就会不快乐。可是,孩子不应该是明天的人,而应该是当下的人。当下不懂不快乐的人,将来会快乐吗?



孩子就像一颗种子一样,在不断地寻找着光亮。当孩子在寻找光亮的时候,他们需要的不是那么多的“不可以”,他们需要的是大人的耐心,以及大人赋予他们一些权利。这些会让他们自在成长。


04

不要只是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

要给孩子赋予权利

成立儿童法庭,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


还记得上文提到的,科扎克一开始在夏令营工作的时候,被孩子搞得束手无策吗?


事后,他反省自己,认为自己做得最错误的事情,还不是打了孩子,而是当一些孩子要帮忙的时候,他没让孩子们帮。


成立孤儿院后,他开始重视孩子们的力量。在孩子们来到孤儿院的前三个月,院里会为每个人搭配一名比他早来的孩子,帮助他们适应孤儿院的生活,就像是他们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一样。


为了更好地利用孩子的力量,科扎克还成立了儿童法庭,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。要是有孩子被人欺负了,可以起诉,其他孩子则是法官,作出判决。


成立了儿童法庭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科扎克认为,孩子和大人是两个世界的人,大人永远不会了解儿童



科扎克有一次给孤儿院的老师,布置了一次作业。作业是写一篇童年回忆。这些老师们惊讶地发现,自己儿时的记忆竟是以难过的经历居多,父母总是漠视自己的情绪。科扎克以此让老师们理解了一个基本理论:儿童的种种痛苦和烦恼,成人感觉不到。


科扎克认为,只有孩子最了解他们自己,他们当然可以透过自身的参与和共同的讨论,去决定要如何发展自己,以及在共同生活的场景中,如何达成自治与自理。


他建立儿童法庭,想要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,他想建立一个儿童共和国,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达到真正的公平公正。


(电影《科扎克》剧照,科扎克与他一生的灵魂及事业伴侣——斯黛法·维尔金斯卡)


他本以为孩子们对儿童法庭这件事情,会非常有热情。可是孩子们不明白,为什么比起打架,把别人告上法庭更能解决问题。直到科扎克自己起诉了几个不守纪律的孩子,法庭才开始正常运作起来。


法庭的人员配置是这样的:三位孩子做法官,一位老师做公诉人,一位老师做辩护律师。


法庭一周开庭一次,来集体处理孩子们遇到的问题。这样,法庭就可以建立一种秩序: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,不用生气,也不用关注案件,只需要在每星期的固定时间,来处理自己一整个星期的坏事。这其实就像咱们一样,留一个固定时间段来看手机信息,不用时刻在线,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


法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:“如果有人做了坏事,最好原谅他,然后等待他改善自己的行为。”一次,有两位孩子忙着摘野花,吃早餐迟到了,被告上了法庭。法官考虑到在城里没有摘野花的机会,又念其是初犯,便宣布他们无罪。很多时候,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,孩子们会撤销起诉。


科扎克认为,儿童法庭是一个尚未完成的,但是很成功的尝试——尝试避免使用惩罚和压迫。在科扎克管理的孤儿院中,因为有儿童法庭,暂时性的处罚和意外的处罚都大大减少。


科扎克表示,儿童法庭是儿童平权的胚芽,它会带领我们建立儿童宪法,让我们宣布儿童的权利,孩子应该有权利被认真对待、公平对待。而现在,这些都只能取决于老师的善意,以及心情的好坏。



科扎克认为,法庭的任务是让人们的生活和谐、有秩序,但是法庭不能,也不想创造奇迹。法庭不会让一个孩子昨天还打人,今天就不打人了。


法庭可以给每个人机会,让他可以说:“从明天起我会注意我的行为。我会试着不再犯。我要向善。”



成立儿童法庭,咱们在家里实施有一个缺陷,那就是大人多孩子少,不能以孩子为主导。科扎克认为,只有孩子才能了解孩子,大人无论怎样都不会了解孩子。所以,在儿童法庭上,儿童才是法官,大人只能是公诉人和辩护律师。


不过,在给孩子一些权利这点上,咱们完全可以做到。有一次,儿子和我闹别扭,不想写作业只想玩。于是我恙装伤心,我告诉他,你要是想玩,你就玩吧。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看着办吧。说完之后,我就自己进屋了,关了门,真的不管他了。


结果,他安安静静地完成了作用,用时不到一小时。这次把做作业的时间安排交给了孩子之后,第二天我让他再去安排时间的时候,顺利很多,不用再带着情绪。


05

办赌场

让孩子用坏习惯下注

自己主动改变


就像科扎克所说的,孩子本身是特别愿意变好的,他们想要变好就需要我们的帮助。我家娃曾告诉我说,让我给他立规矩,一天要告诉他两个不能做的事情。这个很难做到,每天都立规矩的,而且还要立不一样的,就算是立了,也不容易实施。


你可以看出,当孩子想要变好时,他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特别高。所以,在立规矩的时候,我们还要和孩子讨价还价。科扎克是这样做的。


他将孤儿院的库房装饰成赌场,让孩子用坏习惯下注,从而克服缺点,赢了的孩子可以得到糖果。



有一个8岁的淘气鬼要下注了,他赌他在下个星期只打一场架。


科扎克在记录本上写下了这个孩子的名字之后,头也没抬就回答说:恐怕不能接受,这对你来说不公平。


孩子问“为什么?”科扎克回答:因为你肯定会输,这个星期你打了5个孩子,上个星期打了6个,下星期你能只打一个吗?


这个孩子表示自己可以。经过讨价还价之后,科扎克同意,他只能打3场架。赢了可以获得三块糖果。


科扎克表示,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,而是为了去孩子身上那种莽撞和冲动。这方法在某些孩子身上有用,在别的孩子身上没用,需要调整技巧。


06

笑容是多么重要的信号

父母应该倾听自己的声音

相信自己的判断


你有可能会说,好像科扎克的方法,更适合学校。这样说也没错。科扎克一生未婚未育,他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,多是面对很多孩子,比如夏令营的孩子、孤儿院的孩子、儿童报纸的读者、儿童广播的听众。


他说的每个字都会影响上百名孩子的想法,他做的每件事都有上百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,就算他的教育方法在某些孩子身上失败了,总会在其他孩子身上获得成功,所以他不害怕“彻头彻尾的失败”。



有那么一次,仅有短短的两个星期,科扎克服兵役的过程中,与一个庇护所里的孤儿相遇了,他变得不一样了,变得和他之前所嘲讽的老母亲一样,絮絮叨叨,为孩子的各种小事操碎了心。因为他开始害怕,害怕自己的某一个举动会给孩子带来伤害,他不再是那个不害怕教育失败的教育家了。


因为战争和自己眼疾恶化的原因,他和那位孩子只相处了两个星期。



在这次相处的过程中,他发现了另外一个力量。“与一群孩子在一起时,一个微笑渺小到难以察觉,只有在单独相处时,才能发现笑容是多么重要的力量。”


所以,老母亲们,咱们对孩子的教育,有集体教育不能比拟的优势。


科扎克对家长的建议是,要相信自己的判断。“没有哪本书或是哪个医生能够取代一个人敏锐的思考和细致的观察。父母不能只从书本中得到知识,而应该倾听自己的声音。命令、塞给她们现成的想法,等于叫一个陌生的女人去生你的孩子。有些想法要自己经历过痛苦才会诞生,而这些正是宝贵的想法。”


父母们,在相信自己判断的同时,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权利,让孩子的力量通过他的权利得到释放。



封面图片

绘本《孩子们的守护者》,启发童书馆 出品

 

参考资料

雅努什·科扎克,《如何爱孩子》

雅努什·科扎克,《重返十岁》

贝蒂·利夫顿,《孩子王》

汤马克·包格奇,《孩子们的守护者:雅努什·科扎克的故事》




每次看到尊重孩子、看见孩子的故事,我们都会备受打动。童行学院的理念就是让孩子的能量释放,推动人生自我成长。我们的老师带着爱和尊重,希望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孩子、理解孩子、鼓励孩子,给孩子搭建成长的脚手架。


童行学院课程体系,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实现的人生。


扫描下方二维码,可以了解童行学院课程体系并免费体验课程。



互动话题

你是在压抑孩子么?你给了孩子自由表述的时机么?你是怎么看待孩子的自主性的的?欢迎给我们留言分享!


拓展阅读




12

韩乐

儿童故事创作者

生活教育实践者



✏ 投稿 |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,来稿请投邮箱:tianxiaotu@tongxingschool.com


📖 转载 | 后台回复“转载”,获取授权方式


童行学院

系统性通识教育

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


点击“在看”,与好友共享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